雷军突然现身,面容憔悴,冲上热搜
1.雷军现身引关注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备受瞩目的雷军终于现身了。
4月8日,有网友目击到雷军出现在北京小米总部。当时,他与几位同事一同站在楼下,静静目送客人离开。
从网友分享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两辆商务车缓缓驶出小米园区,雷军则站在大楼门口,双手微微握拳,神情略显拘谨,脸上却带着笑容,热情欢送客人乘车离去。


图源:小红书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位客人的具体身份,但从雷军亲自下楼送客这一细节来看,此次到访的客人想必十分重要。这一举动也不禁让人猜测,小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重大动作。
该画面一经曝光,瞬间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二名。

图源:微博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雷总瘦了,憔悴了”,“军军都憔悴了,心疼一分钟”,“没有之前那种快乐的感觉了”。
确实,从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出,雷军面容憔悴,与往日神采奕奕的形象相比,判若两人。
而这一切,与近期小米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密切相关。
3月29日晚,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了。3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前往安徽参加考试,在行驶途中,车辆遭遇严重碰撞后爆燃,车内人员不幸遇难。这一消息传出后,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随后几天,事件持续发酵。遇难者家属和事故车车主相继发声,前者质疑事故车辆在遭受碰撞后车门未能正常解锁,导致车内三名女生无法及时逃生;后者则表示,遇难者中有一位是他的女朋友,他们原本计划步入婚姻殿堂。
这起事故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图源:微博
广大网友在震惊和悲痛之余,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担忧,纷纷质疑小米汽车的智驾系统是否可靠。
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4月1日,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应声下跌5.59%,市值缩水了800亿港元,创下了2025年单日最大跌幅纪录。
面对汹涌的舆论,小米集团迅速做出反应。同日中午,小米集团通过小米公司发言人账号首次对“SU7燃爆致多人死亡”事件作出回应,并公布了一份事故车辆行驶情况摘要。
在声明中,小米集团强调已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全力配合警方调查,并向警方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展现出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

图源:微博
当晚,沉寂了几天没有更新微博的雷军也发声了。他代表小米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郑重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图源:微博
随后,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发布长篇博文,进一步详细回应了公众对于小米SU7爆燃事件的质疑。博文中公布了事故发生时的一些现场情况,明确指出车辆起火原因并非网传的“自燃”,并表示小米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全力协助善后事宜。
尽管雷军的发声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网友们的情绪,但资本市场仍处于震荡状态。截至4月2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44.55港元/股,较2025年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股已下跌25.06%。按照彼时最新市值计算,小米集团总市值近两天缩水超1200亿港元。
更为恶劣的是,个别别有用心之人竟妄图利用爆燃事件浑水摸鱼,恶意造谣抹黑小米集团。据了解,有人散布谣言称小米汽车合作的保险公司拒保SU7,甚至还有人伪造公司文件,编造得有模有样。
面对这些不实谣言,小米集团迅速拿起法律武器,坚决捍卫自身权益。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账号发布微博,针对近日一系列有关小米SU7保险的谣言进行辟谣,明确表示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
小米称,经确认,与其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表示从未出具过任何拒保通知,相关文件确系伪造。
此外,经同业公司校验,这份伪造文件也不符合保险公司内部文件格式、行文标准和用章通行规范。
最后,小米正式宣布:“我司已对该内容进行证据保全,并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


图源:微博
如今,小米仿佛站在了一片漆黑的隧道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雷军作为小米的掌舵人,也难免心力交瘁。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仍有众多人坚定地支持着小米。在雷军的微博评论区和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都能看到大量网友留言力挺小米,希望小米能够渡过难关,越来越好。
在未来的道路上,小米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能否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拭目以待。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小米坚守初心,积极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小米速度”或许该慢下来
其实,回顾小米SU7的发展历程,“流量”与“快”这两个关键词始终如影随形。
自2021年雷军宣布进军造车领域以来,小米仅用三年时间便推出了小米SU7,这一速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堪称惊人。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的发布会更是热闹,吸引了半个车圈的CEO前来捧场。
除了“蔚小理”的创始人李斌、何小鹏、李想外,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北京汽车集团新任董事长张建勇等业界大佬也纷纷现身,为这场发布会增添了不少分量。
自然,小米SU7也没有辜负这一场流量盛宴。上市不到三个月,便实现了月销破万的佳绩;上市11个月,交付量就超过了18.6万辆,部分月份的销量甚至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米SU7用一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蔚来、小鹏、理想过去7至8年走过的路。据小米财报显示,自2024年3月28日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SU7系列首年交付量达136854辆。
而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的全年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22486辆、120757辆、133246辆。这意味着,小米SU7用一年的时间就达成了“蔚小理”8年才达到的销量高度,在新能源造车领域,其崛起速度和交付量堪称商业奇迹。

图源:小米公司
然而,在小米SU7快速发展爆火的背后,一系列让人揪心的交通事故也接踵而至。
去年11月,超过70位SU7标准版车主遭遇自动泊车功能异常,导致车辆发生碰撞。小米最终承认这是泊车辅助系统缺陷,并在2025年1月召回了3万余辆SU7,这一事件暴露了其软件策略存在的漏洞。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近日,网上更是曝出多起小米SU7的碰撞事故,有的前轮直接“丢失”,有的防撞梁断裂安全气囊却未弹出,甚至有刚提车39公里就出现故障趴窝的尴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今年已发生至少8起交通事故。
就此来看,此次的小米SU7爆燃事件,对于雷军和小米集团而言,或许并非全然是坏事,更像是给小米集团踩了一脚急刹车,给雷军敲响了一记警钟:如果继续盲目追求所谓的速度,事故可能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将愈发严重,监管会更加严格,公众信任将变得脆弱不堪,销量也极有可能出现崩塌。
在此关键时刻,雷军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妥善处理爆燃事件的同时,重新构建技术信任和产品底线。要解决性能与安全的平衡问题,处理好供应链与自主技术的博弈关系。
毕竟,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底线永远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坚守。
不可否认的是,在造车和智驾方面,小米汽车还有诸多“功课”需要补足。从技术研发到质量管控,从用户体验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米汽车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被雷军寄予“挑起SUV大梁”厚望的小米YU7即将在今年6到7月上市。这款新车型承载着小米汽车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使命。

图源:小米汽车
希望在此次事件之后,雷军能够完成从“网红”到有担当企业家的转变。他需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造车事业,以更加负责的精神面对消费者,以更加长远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
这场用生命换来的警示,或许正是小米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