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用1000个亿,让商家吃上肉
1.美团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
面对外卖行业竞争对手的强劲攻势,作为“外卖一哥”的美团显然已制定出应对策略,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密集展开。
4月14日,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正式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助力餐饮伙伴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我们将发放更多助力金,帮助商家降成本提收入。”

据了解,近半年来,美团持续向餐饮商户发放不同规模的助力金,目前,助力金已覆盖餐饮老店、实体小店以及连锁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美团外卖刚刚宣布向20万中小商家和1万个连锁品牌发放新一轮助力金,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

图源:美团餐饮观察
此外,薛冰在会上进一步透露,1000亿元将重点聚焦四大方向:一是通过补贴消费者激活市场需求;二是发放助力金帮助商家增加收入;三是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四是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门店,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而言,美团外卖将推动商家数据转化为“品质标签”,这些标签基于用户评价和供应链数据自动生成,如“24小时现熬骨汤”“72小时短保面包”“有机认证蔬菜”等,并直接展示给消费者。
同时,美团外卖还将大力推动直播,打破“信息差”壁垒。目前,美团已推动3万家门店开通“明厨亮灶”直播,消费者点单时可实时查看后厨情况。美团外卖将投入更多硬件补贴和流量扶持,支持线上接入透明厨房、阳光厨房的商家。
除此之外,薛冰还透露,美团外卖将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店铺信息透明度,用数据赢得消费者信任,让消费者一眼看清商家食材是否新鲜、工艺是否用心、后厨是否干净;二是助力商家通过品牌力为品质背书,利用“神抢手”等产品帮助大品牌实现爆品营销;三是依托“黑珍珠”“必吃榜”“必点榜”等榜单数据,让优质店铺脱颖而出。
而据薛冰所言,美团此次大手笔投入千亿,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增长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期,美团都会主动探索新的增长机会。”
其指出,连锁餐饮的本质在于规模扩张,但传统大店模式在选址、租金、人力等方面的“重投入”已成为拓店的巨大阻碍。
基于此,2025年美团外卖将为首批1000家“卫星店”提供系列扶持政策,包括首年0佣金、长期助力金、AI选址系统免费开放、专属流量等。据介绍,美团外卖已联合480多个连锁品牌探索“卫星店”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餐饮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行业扶持补贴计划。根据预测,未来三年,1000亿元的补贴金额将惠及行业内各类商户及消费者。
对于美团此举,外界反应不一,但多数观点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举措。毕竟,当前外卖行业竞争态势严峻,京东外卖凭借强大的资源优势搅动了整个行业格局,进攻态势十分猛烈。
就在美团宣布给商家补贴的同时,京东也放出了自己的“大招”,正式上线百亿补贴计划,通过“全民补贴+爆品直降”双重机制,承诺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

图源:京东公众号
在此背景下,美团想要稳住“一哥”地位,自然需要全力以赴。
2.“针尖对麦芒”的美团与京东
不过,美团似乎并未将其视为重大威胁。
近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通过内部渠道发文,对京东外卖展开犀利点评:“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
王莆中还直指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的短板,称若将外卖视为即时零售(30分钟送达万物)的组成部分,京东旗下达达与京东到家早在2014年便已涉足该领域,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佐证观点,他附上第三方媒体消息链接,内容直指达达集团涉嫌数据造假、持续亏损、高管离职、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等经营困境。
随后,王莆中话锋一转,强调即时零售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生鲜、酒饮、3C数码、药品等品类取得突破性进展。他透露,美团非餐饮品类订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可以说让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从王莆中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美团对自身业务实力充满信心,认为京东外卖短期内难以撼动其市场地位。

图源:微博
有趣的是,面对美团的公开挑衅,京东方淡然自若。
王莆中发文当日,京东集团官方发言人齐珊珊将相关截图转发给刘强东,并附言:“老板,王莆中自己下场攻击我们了。”
刘强东的回复堪称“四两拨千斤”的典范:“你要是有空就赶紧去加入‘小哥应急小组’,看看有没有外卖或者快递兄弟在大风中遇到困难的!或者去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尽快给他们提供帮助。不要和人打口水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齐珊珊随后将这段对话截图发布至朋友圈,感慨道:“又上了一课,踏实做事,努力创造社会价值。”
有网友认为,这一回应既彰显了京东的企业价值观,又巧妙化解了舆论攻势,堪称危机公关的典范案例。


图源:微博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隔空喊话”事件前,京东集团CEO许冉曾就外卖业务竞争发表过看法。她强调,京东外卖的核心任务是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
“如果其他平台已经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那其实就不会存在现在的这些行业痛点。外卖行业本就是一个宽广的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许冉解释称,京东进军外卖领域,是源于对食品安全隐患、商家佣金过高、骑手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关注。京东外卖定位“品质外卖”,旨在推动行业回归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事实上,京东也正如其所言,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重塑外卖行业生态:对入驻商户实行零佣金政策,通过线下考察、数据对接、动态巡查三重审核机制淘汰60%商家(最终准入率不足40%),接入城市监管平台,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实施餐品全程抽检,推动后厨可视化等。这些举措旨在构建“安心配送”的用户心智,而非单纯追求配送速度。
因此,我们也会发现,尽管京东外卖与美团在体量上仍存在显著差距,但其系统力与认知力正逐步拉近距离。
可以期待的是,这场围绕用户价值、行业规范与商业伦理的较量,或许将重塑外卖行业的竞争格局。
3.美团京东“交锋”升级
可尽管未来竞争格局尚难预判,但就现阶段态势而言,双方均展现出寸土必争的强硬姿态。
今日美团更是率先发力,正式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定位为“24小时全天候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主打“30分钟极速达”服务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方宣传视频中,美团通过对比网购时效性展开营销攻势,其中特别提到了网购时“你的东东再等等”,配图为一只狗,与京东App的标识相似,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图源:微博
而面对美团的攻势,京东也迅速展开反击。
京东黑板报发布声明称“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并公布两项核心数据:当日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突破500万单,且因合作商家均为品质堂食餐厅,GMV(成交总额)甚至超过所谓“幽灵外卖”1000万单的虚假数据。

图源:京东黑板报
京东此处的“幽灵外卖”暗指颇具深意。2024年12月,美团与饿了么因平台存在大量“幽灵外卖”,且屡禁不止被监管部门处以20万元罚款。
京东此番言论,或许既是对美团过往违规行为的隐晦批评,也是对其“品质外卖”战略的强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幽灵外卖”等市场乱象,各大平台已采取实质性整治措施。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处置违规外卖商家4.5万家,较2023年增长41%,并于今年1月推出违规公示机制等五项治理新政。
饿了么则通过AI技术赋能监管,累计清退3.1万家违规商户,并大力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借助技术手段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同样发起猛烈攻势。京东表示,其推出的“自营秒送”业务已覆盖全国超10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平均配送时效较美团闪购的“30分钟送达”更具优势。京东此举不仅凸显供应链整合能力,更暗含对美团时效承诺的直接挑战。
这场平台间的“舆论战”最终走向仍充满变数。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团与京东的持续对垒,行业竞争焦点将逐步外溢,其他平台亦难以独善其身。在市场洗牌过程中,消费者将获得更多选择,而行业规范化进程也有望加速推进。
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商业竞争的本质,不应局限于资本博弈与舆论攻防,更应回归服务本源。那些深夜仓库的打包声、街头巷尾的配送脚步声,才是商业文明最真实的注脚。”
在平台角力之外,如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或将成为这场竞争留给市场的终极命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