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过吴亦凡,但请放过这些无辜的人!

电商观察
2021-12-24 09:45

一、被嫌弃的吴亦凡同款

吴亦凡终于凉了!

近段时间,都美竹在网上指控吴亦凡“选妃”、“灌酒”、“诱骗女性发生性关系”引起全网关注。而在7月31日晚上,@平安北京朝阳发布了关于吴亦凡事件的情况通报。

字越少,事越大。短短89字,警方就将这位曾经的“顶流”男明星锤死。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吴亦凡,男,30岁,加拿大籍,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format-jpg

权威的通报一经发出,整个互联网世界像是炸开了锅。

网友们的嘴里都是“卧槽”、“恭喜”,而吴亦凡的超话也直接崩溃。不到一小时,@平安北京朝阳的该条微博就被转发了67万次以上,评论超过24万条。

截至目前,这条微博的转赞评已经远远超过所谓的流量明星们,转发数超过79万,评论数超过33万,点赞数更是高达1134.7万。而“吴亦凡被刑拘”的话题阅读量也已达到40.71亿。

在内娱演艺圈中,吴亦凡成为了顶流中的刑拘第一人。从曾经的一夜爆红,到如今的一夜过气,吴亦凡已经是人人唾弃的过街老鼠。

与之对应的,是吴亦凡粉丝的大量脱粉,二手交易平台又迎来一波“周边出售潮”。

“脱粉,Kris吴亦凡手幅,合理价钱给钱就出,没人要就扔了。”

format-jpg

同时,还有卖键盘的人与时俱进,蹭起了这次吴亦凡事件的热度。

“看见网上有一半网友都在骂吴亦凡,看见这种情况我很心痛,另一半网友是怎么回事,你们没有键盘吗?刚好有一套便宜出了。”

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对自己买过“吴亦凡同款”感到后悔。

“我真晕了,突然想到我那个Burberry的书包还是吴亦凡同款(合作款?)感到恶心。”

format-jpg

“今天被同事夸鞋子好看,她问我哪里买的。要是上周她这样问我,我会骄傲地说是吴亦凡同款。但她今天问我,竟无语凝噎。”

如果说从前的“吴亦凡同款”代表时尚潮流,如今的“吴亦凡同款”可能代表着另一种羞愧的情绪,甚至是“耻辱”、“晦气”。

在电商平台上,还有人对买过同款的网友发问:“戴了吴签同款会蹲大狱吗?”甚至有人玩起了梗:“眼眶很大吗,鼻子要忍一下?”

format-jpg

在这场全民抵制吴亦凡的狂潮下,明星同款已成为一个贬义词。


二、关于“吴亦凡”的生意也要凉了?

事实上,除了网友在自发抵制吴亦凡,各大平台也在“禁止”吴亦凡的出现。

在吴亦凡被通报涉嫌强奸罪后,其个人微博@Mr_凡先生,以及工作室微博@Mr_吴亦凡工作室 全部被新浪封号。

format-jpg

同时,吴亦凡的多个相关超话也被封禁,包括“吴亦凡”、“李嘉恒(吴亦凡原名)”、“凡凡的每个你and梅格妮”、“galaxy吴亦凡”等。

此外,吴亦凡在抖音、豆瓣、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百度贴吧、爱奇艺、腾讯视频、央视影音也开始查无此人。在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吴亦凡的歌曲也悉数下架。

在京东,搜索“吴亦凡”只能得到“抱歉没有找到商品额~”的提示。在得物,曾经同款被炒至高价的“吴亦凡”,也成为了一个“没有搜索结果”的关键词。

format-jpg

某种程度上,吴亦凡实现了“赛博消失”。

虽然目前来看,全平台封禁吴亦凡成为了一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在愈演愈烈的抵制中,一些不太理智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在微博上,有网友发问:“在这场下架吴亦凡的行动里,淘宝怎么还没清理吴亦凡同款?以上纯粹是对于互联网企业反应速度的好奇。不掺杂任何其他意味的暗示。”

事实上,除了淘宝,其余电商平台也还没屏蔽“吴亦凡”,或是下架其相关商品。

截至发稿,在淘宝仍能搜出大量带有“吴亦凡”标签的商品,有的是同款墨镜,有的是同款项链。在这些常见商品中,只夹杂了部分带有讽刺意味的商品,例如“吴签吴痛针灸短袖”、“吴亦凡同款牙签”等。

format-jpg

而在拼多多,搜索“吴亦凡”也能得到一些吴亦凡人像的贴纸、海报、登机牌等。

这些还在贩卖“吴亦凡”相关商品的商家,有的是专门做明星这门生意,售卖各类明星周边;有的则是“不蹭白不蹭”,借助明星人气宣传商品。

摘除掉“吴亦凡”的标签,后者还能正常经营售卖,而前者可能就直接凉了。这或许,正是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并未全数下架“吴亦凡”相关商品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仅仅是拼多多,就拥有超过860万的年度活跃商户。而其中如果有0.1%的商户出售“吴亦凡同款”或是“吴亦凡周边”,也将有8600家受到影响。8600不是一个数字,这背后可能是8600个家庭。

互联网平台闻风而动,对于劣迹艺人进行封禁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如果禁止这个人的所有讨论、所有商品,则是矫枉过正。


三、别放过吴亦凡,但请放过无辜的人!

一刀切从来都不是正确的办法。

有别于京东、得物这类更偏向自营的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这类以第三方卖家为主的平台显然承担着更多人的小生意。

一昧地去封禁现实生活中与吴亦凡无关的中小商家,并不是良策。删除商品标题中的“吴亦凡”字样可以成为一个平台,甚至是消费者对商家的建议,但不能成为一种封禁的措施,或是抵制的原因。

我们可以为那些封禁“劣迹艺人”的平台鼓掌,但也不该贬低那些还未封禁的平台。

这就如同在河南暴雨事件中,捐出5000万物资的鸿星尔克自然是我们值得追捧、消费的国货,但捐得没有鸿星尔克多的国产品牌也不该被骂。

那些跑到别的品牌直播间,刷“孝服”,辱骂主播的,其实与如今催着某些平台下架“吴亦凡”商品的网友,又有什么区别呢?最终伤害到的,都是自己人,都是中国人。

吴亦凡确实该凉透,但请给那些还不具备热点敏感性的商家一点宽容吧。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3日消息,印尼电商平台Tokopedia近日发起Tokopedia-Hijau运动,该运动旨在建立一个更高效、浪费的市场生态系统。“绿色卖家孵化计划”是Tokopedia Hijau的项目之一,该计划旨在联合尽可能多的卖家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打造可持续的商业生态系统。另外,Tokopedia向加入绿色卖家孵化计划的前三名绿色卖家提供了价值1亿印尼盾的辅导补助。
1月13日消息,据36氪报道,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一站式跨境物流综合服务的“运界”正式宣布完成一轮数千万的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和君资本与宝恒峰投资联合投资。宝恒峰投资的股东由几位资深跨境电商卖家组成。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产品研发、渠道建设与运营资金。据了解,运界成立于2019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聚焦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提供交易平台+SaaS管理。
11月1日消息,连连国际携手造物云推出3D视频产品包装服务。据介绍,3D视频即全程用计算机3D技术来制作完成的视频。对于电商卖家而言,使用3D视频进行包装可以放大产品优势。经过设计与制作,3D视频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产品的属性与特性,还能通过更换不同场景的渲染进一步阐释产品的特征与适用性。长期来看,一款产品只需建模一次,它就可以限制地反复利用,节约了视频制作的时间和成本。
会上,辰海集团与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联盟签署合作协议,辰海集团代表王剑南和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联盟会长迪出席了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意味着辰海集团将携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联盟共同为跨区域协同发展贡献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力量,同时发挥辰海集团在出海合规科技领域的优势,为出海企业提供出海合规解决方案。
为了打击卖家违规刷评的乱象,俄罗斯电商巨头Wildberries出手了。
10月22日消息,近日,聚焦于东南亚的全链路数字化跨境电商平台“WholeSelect”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东南亚诗农家族基金、魔筷科技领投,惟一资本、Uphonest Capital等跟投,云沐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WholeSelect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新加坡。其产品Grosiraja是印尼批发商和电子商务卖家的一站式采购平台。该公司以优惠价格提供当前流行的电子产品、家居和美容产品。据悉,该公司还拥有小米和VANCL的专属供应链。
11月25日消息,为了解决跨境卖家解决全球生意多场景的付款需求,跨境珮虚拟信用卡正式上线。跨境珮虚拟卡的使用场景包括电商平台店铺费用、卖家工具费用、建站SaaS应用系统费用以及海外广告投放、物流仓储费用等。据了解,跨境珮虚拟卡支持无限开卡,随开随用;费用透明,仅收取开卡费和充值手续费,任何隐藏费用;费用管理便捷,支付高效安全。卖家可以在跨境珮官网注册账号,实名认证后即可使用虚拟卡功能。
2月18日消息,据媒体Tamebay报道,近日,波兰物流商InPost Group与欧洲二手时尚电商平台Vinted签署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成为Vinted在欧洲的物流合作伙伴之一。该服务将在英国、波兰和意大利以InPost品牌提供,在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以MondialRelay品牌提供。据悉,该协议将利用InPost由35000个自动包裹柜组成的配送网络,为Vinted卖家买家提供一种低成本、灵活、方便、接触的配送选项,允许他们在任意时间进行取货。
12月14日消息,近日,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2021年双11电商平台消费体验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双11电商节期间,97.26%的受访消费者进行过网购,网购参与比例较高。对于2021年双11电商平台的消费体验,被访消费者78.86%表示满意,20.55%表示不满意。在整个电商平台消费过程中,卖家“先涨后降”、提示的捆绑销售、尾款承诺不一致、投诉维权反馈不积极、大量发送营销短信等情况反映较多,较为影响消费体验。
最后亚马逊不得不取消了这一福利以止损。而且,如果购买者自身也是卖家,那么完全可以划为“经营者”而非“消费者”,如此一来就不适用《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七天理由退货相关条例了。比如这起事件中,涉事平台就没有采信徐女士的主张,而是支持了卖家不予退款的理由。或许当她被认定为专业买手的那一刻起,衣服上有没有污渍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