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狂热,超六成美国人面临过度消费挑战
一、社交网络引发过度消费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社交网络不仅重塑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在潜移默化间重塑了人们的购物习惯。随着社媒购物的日常化,数字钱包中的金额在无数次的点击间悄然流失。当发现钱包日渐“清瘦”,一个疑问不禁出现——“我真的需要这些吗?”
金融公司WalletHub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报告揭示了这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近五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把他们在社交网络的购物行为形容为“一场骗局”;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坦言社交网络在推动他们过度消费;在定向广告和赞助帖子的海量攻势下,接近四分之三的消费者直言自己在社交网络上做出了不必要的购买决策。
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社交网络鼓励过度消费 图源:The Star
这一系列数据都揭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趋势:不理智的消费习惯正在悄然蔓延,进而引发了大量缺乏深思熟虑的消费行为。在这股风潮背后,社交媒体上塑造的“消费神话”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些“消费神话”往往由时尚、美妆、数码、家居等领域的网络红人创造,他们或出于分享,或出于营销的目的。但无论其初衷如何,这些“神话”所引发的消费潮流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粉丝和消费者进行购买。这种购买行为,往往是建立在对网红的情感认同上,而这种基于情感的消费选择,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所谓的“冲动消费”。
来自Curalate的一项调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高达76%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购买了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产品。其中,11%的人在看到后立刻下单;44%的人随后在网上购买;还有21%的人最终选择在实体店完成交易。
76%的消费者购买了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产品 图源:Retail Touch Points
二、平台发展助长过度消费
另一方面,站在平台的角度,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在激发购买行为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也让各电商平台看到了网红营销的巨大商机,由此应运而生的各种联盟计划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过度消费”。
例如,作为社交电商的领头羊,TikTok在2020年便推出了TikTok创作者基金计划,旨在吸引更多创作者在TikTok平台中创造内容并实现经济效益。同样,电商巨头亚马逊也紧跟趋势,在印度市场推出了两项网红扶持计划,以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加入亚马逊行列,为平台的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亚马逊印度站推创作者扶持计划 图源:Amazon
此外,电商平台推行的诸如免费退货政策、次日送达等服务,在促进销售的同时,也间接加剧了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行为。尤其是在支付方面推行的BNPL(先买后付)服务,更是成为助长冲动消费的一大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超过45%的美国成年人已经签署了至少一项BNPL计划,其中45%的用户在使用这些服务时进行了超出预算的购买;30%的用户难以偿还贷款;而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是通过社交媒体首次接触到BNPL的。
55%的美国人在使用BNPL时花费更多 图源:In Charge
总结来说,社交媒体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品牌选择和购物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等相关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除了消费者自身需要提升理性的消费观念之外,平台与品牌也肩负着发布真实、可靠的产品宣传信息的责任,这是他们在解决此类问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所有利益相关方携手并进,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为健康、积极的购物环境。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