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要将恶意差评赶尽杀绝,商家一片欢呼

首席电商观察
2024-12-11 09:10
1.淘宝天猫关闭全额退款评价入口

淘宝施行了近十年的评价体系,突然迎来重大调整。

日前,淘宝发布关于变更《淘宝网评价规范》的公示通知,将于12月16日逐步生效,天猫平台规则也将同步修订。

具体变化为,针对已全额退款成功的订单,将不再开放评价入口。

图片

图源:淘宝规则

在以往,除了涉及酒旅预订等交易的评价时间为“90天内”,其他淘宝订单的评价时间都是交易成功后的15天内,且消费者无论是否进行了退款都可以评价。

而评价的好坏,直接会决定商家的店铺评分和信用评价情况,进而影响到日常经营。

比如根据最新的“淘宝店铺综合体验分”,在“宝贝质量”维度有针对“商品差评率”的指标考核,由近30天描述相符被评价1星或2星的次数/ 近30天确认收货订单笔数计算所得。

若因差评率过高导致店铺综合体验分下降,可能会降低商家的搜索排序结果,并无法报名参加平台特定营销活动(如“双11”等),或报名参选平台特定优质店铺等。

淘宝制定这一规则的初衷,显然是为了鼓励商家重视商品质量,给予消费者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店铺中差评过多,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商品质量问题,这背后可能还有着多重因素。

比如让众多商家深恶痛绝的“羊毛党”,频繁利用“仅退款”“差评”等机制漏洞敲诈勒索商家。

今年7月蓝鲸新闻就曾曝光过,有人通过在电商平台广泛散布消息,宣称会在下单后迅速申请仅退款、恶意差评等,以向商家施压,要求缴纳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的“保护费”。

图片

图源:蓝鲸新闻

还有一种情况,则来自于同行的不正当竞争,通过恶意差评等手段降低竞争对手的店铺权重。

今年11月公安部网安局就曾公布过一起典型案例:某电商公司在8月突然收到大量集中差评,客户反映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但经过与生产工厂核实后,该公司发现这些差评内容与事实不符,明显是有人蓄意抹黑。

此后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发现,真相是另一电商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组织员工有计划地购买该公司产品,并在网站上发布恶意差评。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最后,公安机关依法对涉事员工作出了行政处罚。

当然,更加普遍的一种情况是,有些消费者进行了全额退款后,仍出于宣泄情绪等原因给予商家差评。在部分情境下,此类差评给商家带来的长期损失,远远超过了消费者因购物体验不佳所带来的损失——是否称得上公允还有待商榷。

因此回到淘宝对评价功能的最新调整来看,关闭全额退款订单的评价入口,确实能够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恶意差评,从而进一步保护商家利益、优化营商环境。

2.向不合理规则开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事实上,早在今年10月,为了减少不合理商品评价,淘宝已经决定关闭“全额仅退款”订单的评价入口,预计一年将减少265万条中差评。

而这只是淘宝过去一段时间松绑仅退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

针对仅退款,除了关闭评价入口以外,淘宝还升级了异常行为识别模型,日均拦截量40万;不再主动介入优质服务商家,给予更高的售后自主权;同时对消费者因商品品质问题发起的退货申请加强了举证要求,此前披露的全平台退货凭证覆盖已提高20%。

在淘宝的推动下,松绑仅退款的新策略上线两个月后,淘宝日均拦截不合理“仅退款”超40万笔。

10月12日,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处端在天猫双11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为电商行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淘宝天猫通过解绑仅退款、升级运费险、摆脱低价内卷,有效治理电商行业“三大顽疾”,为商家带来积极、稳定的营商环境。

图片

图源:淘宝

其中,像是上线“退货宝”、推出新版“体验分”体系等等,也都证明了淘宝正在积极调整“不合理”或“不再适用”的一些平台规则,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

综合淘宝近期的动作来看,此次关闭所有全额退款订单的评价入口,显然也是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考量,对此前政策进行了延伸。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者的评价将更加真实、客观,有助于在平台内形成良性循环,让消费者更专注于商品本身的质量。

不过当然,任何政策的调整都需要平衡多方利益。在关闭全额退款评价入口后,也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比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限制其在全额退款后对商品或服务的反馈,可能会影响消费者表达不满和分享购物体验的渠道;

此外,由于全额退款的评价不再开放,其他消费者在做出购物决策时也可能会缺少一部分参考信息,以至于对最终的购物决策产生影响。

而对于商家来说,新规的出台和实施也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恶意差评问题。比如就有不少商家反映,用户未来仍可以先给差评再申请退款。

无法否认的是,电商平台的很多规则,其实初衷都是好的。就像“仅退款”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提高用户满意度来促进更多的成交,并筛选出优质商家、增加订单量来提升商家利润,抵消售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此前允许用户在全额退款后进行评价,也是为了向其他用户展现更加多样的购物体验,为消费决策提供真实客观的参考……

但规则的制定终究有着滞后性,即使在发现漏洞后不停地“打补丁”,也难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因此可以说,电商生态和营商环境的改善势必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寄希望于通过一条新规彻底平衡好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也不现实。

好在,每次迈进一小步,总会离终点更近一步。

在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多方的努力同样重要——我们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近期,多位电商自媒体爆料称,淘宝正全面推行新评分体系——“店铺体验分”、“商品体验指数”,以此替代此前的DSR(即淘宝此前的卖家服务评价体系)。不仅如此,淘宝还在内测将体验分全面应用在手淘搜索、首页猜你喜欢、阿里妈妈相关广告投放、活动报名等店铺经营场景。
3月4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客户体验事业群 旗下商家体验智能运营平台“客户之声”正式升级,全新迭代评价洞察体系,新增功能有评价分析、VOC统计、智能语义识别等。客户之声整合了平台用户的评价呈现给商家,有利于帮助商家改善商品体验。据悉,客户之声升级后,商家每周活跃度提升330%,截至目前,客户之声覆盖的天猫、淘宝、1688商家累计已超百万。
截至目前,客户之声已累计覆盖超百万天猫、淘宝、1688商家,升级后商家每周活跃度提升330%。《电商报》获悉,客户之声成立于2015年年底,最初仅作为商家管理评价的页面。随着商家和平台对消费者购物体验重视程度增加,客户之声逐渐成为一个面向商家的智能运营平台。2018年阿里CCO服务评测体系“新灯塔”和客户之声融合;2020年客户之声推出商品诊断、大促报告、消费者洞察等功能,成为商家管理服务体验、商品体验的核心阵地。
近日,《财经》新媒体发起并主办的第四届“新奖”榜单正式揭晓,招商银行信用卡旗下的掌上生活App凭借行业领先的智慧风控体系,从一众竞品中突围而出,与淘宝、京东金融、云闪付等一起入选“年度最佳App使用安全奖”。
7月9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小幅下调2025财年首季 及全财年的CMR增长预期,目标价120港元。考虑到阿里对长尾淘宝商家的持续支持,以及新广告工具体现变现能力改善需时,该行预计阿里今季的客户管理收入增长或会慢于GMV成长。
11月27日消息,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认为其整体业绩稳健,CMR持续保持正增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步体现了经营韧性,考虑到宏观环境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下调FY2024-FY2026的收入预测分别为9582/10587/11638亿元 。该行认为淘宝天猫双十一良好的表现有望带动FY24Q3中国商业的稳健增长,对于价格力的强调也对双十一全面增长起了促进作用。
淘宝近日对《淘宝网评价规范》及《信用积分逻辑的规则与实施细则》进行调整。
近日,CVPR NTIRE 2023比赛结果公布,淘宝音视频技术团队(TB-VQA)拿下视频质量评价项目冠军。
首席电商观察
第三只眼看电商,客观、独到、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