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杀回来了,阿里已经明确未来方向
1.阿里开放数百AI招聘岗位
阿里的野心彻底暴露了,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抢占人才高地,全面加速在AI To C领域的布局步伐。
近期,阿里AI To C业务开启大规模人员招聘,开放招聘岗位达到数百个,集中在AI大模型相关的产品、技术研发岗位。
据悉,此次招聘岗位中AI技术、产品研发岗位占比达到90%,主要分布在AI产品和AI技术研发方向,重点投入文本、多模态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术与应用的相关工作中。
阿里AI To C是该公司围绕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业务所构建的一个业务体系,涵盖多个产品和团队,包括代表性应用夸克、从阿里云分拆而来的通义,以及天猫精灵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2月初,阿里巴巴聘请了新加坡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Steven Hoi)担任AI to C业务副总裁。
据了解,许主洪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提升阿里巴巴AI应用C端产品在模型结合应用上的端到端闭环能力。
有内部人士透露,许主洪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个规模超过百人的顶级AI大模型研究团队,以期加速前沿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化进程。
阿里不断地拉拢AI人才,这背后的信号意义不言而喻。

图注:阿里集团副总裁许主洪
事实上,自2024年底以来,阿里巴巴在AI To C业务领域的布局就已呈现出加速推进的态势。
去年底,阿里将AI应用“通义”从阿里云分拆出来,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与夸克、UC浏览器、书旗小说等产品形成合力。通义和夸克两个团队在内部平级,共同构成了阿里巴巴在AI应用领域的两大支柱。
其中,夸克作为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战略级创新业务,其战略重要性在近年来显著提升。
去年底,夸克被定位为面向学生群体和年轻人的革新性搜索产品,并在今年年初升级了品牌Slogan,成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周马云和吴泳铭现身夸克办公区,外界对夸克在阿里AI战略布局中重要地位的猜测更激烈了。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通义智能在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后,也基于产品视角展开了更多动作。
根据七麦数据发布的《2024年度实力AI产品榜单》,夸克App年度下载量超过3.7亿次,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而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4年9月,通义智能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08.85万,在AIGC应用中排名第10位。
此外,阿里还将To C硬件业务“天猫精灵”所在的智能互联事业群交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统管。该团队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新一代AI产品的规划定义以及与夸克AI能力的融合上。
至此,阿里巴巴在C端核心业务上实现了“兵合一处”,从应用层的通义、夸克等软件产品,到硬件端的天猫精灵等智能硬件,均交由吴嘉统一管理和规划。
从种种行动来看,阿里巴巴在“All in AI”的道路上步伐坚定,并紧抓每一个机遇,通过高效、经济的布局方式,不断推动着阿里AI生态圈的发展壮大。
2.阿里全面押注AI
回望过去,阿里巴巴全面押注AI,这一战略转型的序幕,实则自吴泳铭接任集团CEO之日起便已悄然拉开。
202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人事更迭。张勇卸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蔡崇信接任董事会主席,而吴泳铭则踏上了集团CEO的新征程。

图注: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与张勇、蔡崇信合照
作为阿里巴巴的“技术灵魂”,吴泳铭的上任也预示着公司将从传统互联网业务全面转向投资与科技创新,以AI为核心驱动力,开启全新的发展篇章。
上任伊始,吴泳铭便明确提出了阿里未来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柱——“用户为先、AI驱动”。
他在内部信中深刻指出,阿里巴巴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摆脱传统互联网模式的桎梏,依托AI技术开辟新的增长蓝海。
基于此,吴泳铭宣布对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持续优化淘宝、天猫等电商核心,借助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深度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算力支持及大模型研发,打造坚实的AI技术底座;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速海外业务的AI应用落地,构建全球化的AI生态体系。
吴泳铭坚信,未来30年,AI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其创造的价值将远超互联网时代的链接模式。
他强调,阿里巴巴必须自我变革,才能找到打开未来的钥匙。
因此,面对AI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吴泳铭果断提出“ALL IN AI”战略,全面押注人工智能,引领阿里巴巴迈向AI新时代。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再次重申,阿里将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AI产业化落地”两大核心方向,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一方面,依托阿里云构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完善AI基础设施,为AI大模型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坚持开源开放,与生态伙伴携手共建AI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实现AI价值的最大化。

图注:吴泳铭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言
但在此时的吴泳铭看来,尽管AI应用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尚未到来。
他预测,AI产生的价值将是移动互联网连接价值的数十倍之多。从NLP、语音视觉等模拟阶段,到AIGC时代的感知升级至思考、推理和创造,未来世界将拥有最统一的语言——“Token”,任何文字、图片、代码、图像、声音以及千百年的思考都可以转化为Token,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与智能处理。
而也正是基于对AGI的坚定信念,吴泳铭全面主导了阿里对AI的重磅投入。
他一方面积极投资AI大模型领域的“六小虎”中的五家,另一方面则大力引进行业高级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展现出果敢决绝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当然,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得到了全球科技巨头的广泛认同和深入合作。与苹果的合作便是其中的典范。
通过双方在AI技术上的深度合作,阿里巴巴不仅增强了在全球智能硬件生态中的影响力,更借助苹果的全球用户基础,将其AI技术广泛推广至国际市场,实现了AI产业的跨界整合与共赢发展。
这种跨界整合的合作不仅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机遇,更使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AI超级应用大战一触即发
当前,AI已成为各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特别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整个AI行业的格局,使得AIGC产品的竞争重新回到了起跑线。
众多行业巨头与专家纷纷预测,2025年将成为AI应用井喷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届时,AI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场AI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各大巨头纷纷绘制出宏大的战略蓝图,以期在AI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抖音,在抢人才方面同样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决心与实力。
去年年底,有消息称,抖音创始人张一鸣亲自监督“抢人大战”,从竞争对手公司高薪聘请中国AI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同时,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抖音已从阿里巴巴、零一万物、智谱等顶尖科技公司挖来了众多AI领域的精英,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大语言模型和AI产品。

图源:微博@凤凰网科技
自去年起,抖音的AI业务便取得了显著进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抖音仍在正常运营的AI应用多达20余款,这些应用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覆盖面广,涵盖了Agent定制、聊天、社交、图像/视频处理、办公、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豆包APP更是一骑绝尘,横扫市场。在去年11月,凭借5998万MAU(月活跃用户数量),豆包APP登上AI产品全球月活跃排行榜,仅次于OpenAI的ChatGPT,位列全球第二,全国第一。
同时,量子位数据显示,豆包APP在2024年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越1.6亿。

图源:AI产品榜
而一向严谨慎重的腾讯,在DeepSeek爆火后反而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
腾讯不仅在腾讯云上线了DeepSeek模型,还成为首个在主力C端产品中引入DeepSeek的头部厂商。
今年2月15日,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微信搜索内已经悄然上线了“AI搜索”功能,并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为用户提供“深度思考”服务。
腾讯方面表示,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功能的同时,已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
被灰度测试到的用户可在对话框顶部的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样,点击进入即可免费使用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
微信作为国内用户生活、工作场景深度绑定的国民级应用,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根据腾讯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高达13.82亿,微信搜一搜的日活用户数也超过了7亿。这无疑是腾讯布局AI搜索的最强有力抓手。
如果用户在微信平台养成了AI搜索习惯,那么对于其他搜索引擎厂商而言,无疑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压力,甚至可能重塑搜索市场的格局。

图源:微信
紧随腾讯之后,百度也宣布了自己在DeepSeek+方面的一系列举措,试图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的关注。
例如,百度搜索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文心大模型宣布从4月1日起全面免费开放;同时,文心大模型4.5系列也将在未来数月内推出并开源。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将是AI大模型应用的关键之年。
要想在AI时代打造出超级应用,阿里等巨头需要在AI大模型基础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创新。
然而,时间紧迫,留给这些巨头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这场AI超级应用大战中,谁能够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