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东超市发布《2023春节酒类消费报告》,报告显示三个不同以往的趋势特点:酒类礼盒消费热、南方人买酒热情更高、40岁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强。
  2. 1月31日消息,根据2023年货节的销售数据及用户调查问卷,京东超市发布《2023春节酒类消费报告》,报告显示酒类消费三个不同以往的趋势特点:酒类礼盒消费,消费者更加偏爱两瓶装;大众认为北方人酒量更大,但南方人买酒热情更高;40岁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强,26到35岁群体买的最多。
  3. 京东超市本周发布了《2022年货节京东超市年货礼盒消费报告》揭示了年货购置的新趋势,同时公布了十二月以来食品、酒类、玩具、母婴四大品类的礼盒单品销量榜单。
  4. 京东全集团自营旗舰店将联合3C、酒类、食品饮料、美妆、珠宝首饰等全品类,搭配伊利年礼产品,提振年货消费
  5. 1月4日消息,京东集团日前与伊利集团召开新春战略合作发布会,共同开展“过年搭子选伊利”活动。京东全集团自营旗舰店将联合3C、酒类、食品饮料、美妆、珠宝首饰等全品类,搭配伊利年礼产品,共同打造春节“百搭伊利”,通过一系列促销手段提振年货消费京东将与伊利共创“黄金销售流程”,通过展示活动入口提醒用户参与、提供一键购买跳转按钮等方式,实现全消费场景下的用户覆盖。
  6. 作为首个超级年货品牌月,活动汇聚了春节消费主力的食品和快消品,包括乳品、油品、酒类、休闲食品、茗茶、家清、个护等品类的28家头部品牌。在超级年货品牌月期间,28家品牌共带来千余款爆品、新品,以及满199元减100元、第二件0元等超值专属优惠。
  7. 京东春节期间消费趋势显示,在2013年至2021年春节期间,线上成交额9年增长11倍。
  8. 京麦商家中心今日发布公告称,春节期间如若商家没有参加“春节送”活动,可享受发货时效考核放宽。
  9. 活动期间,杀菌灯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倍,提供上门安装的服务单量同比增长100%。
  10. 春节返工以来一周,会议视音频设备增长较为显著,会议大屏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摄像头增长超80%。
  11. 京东表示,今年的春节消费市场,呈现出健康升级、文化年味儿、年味跨地域流动、旅游过年升温等典型特征。
  12. 京东春节期间消费趋势显示,在2013年至2021年春节期间,线上成交额9年增长11倍,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消费者春节期间线上购物种类更多元,品类集中度逐年下降,说明消费者在春节长假期间通过电商满足生活、娱乐所需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从2013年至2021年春节期间消费者购物品类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在TOP10成交额品类中,手机通讯、电脑办公和家用电器等品类成交额占比稳居前三位。
  13. 2月21日消息,京东生活服务近日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除了实物消费持续增长,如汽车养护、家政保洁、鲜花速递等服务型消费同样供需两旺,成为居民 “年味账单”的重要成分。春节期间,洗衣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4.2倍,维修订单量同比增长189%。此外,轮胎、汽机油、雨刷成为春节期间线下汽修养护门店订单类型TOP3。
  14. 同日,美团数据显示,1月21日至1月27日,平台上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较上年春节期间增长超过6倍。据了解,2022年12月份数字人民币APP版本更新增加了“专属头像”“现金红包”两大功能。2023年1月19日,数字人民币APP再次更新,内容包括新春专属头像及“福兔迎春”“五福临门”“恭贺新禧”等多款春节特色红包封面。
  15. 2月8日消息,京东公布电脑数码业务开门红数据,商用办公品类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复苏的态势。随着山东、湖北等省份的大部分地市中小学生开学,京东平台教育品类消费也出现明显增长态势。2月6日晚8点京东电脑数码超级品类日开启前4小时,教育硬件、平板电脑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320%,京东数码、微单、单反相机品类成交额增长均超10倍。
  16. 春节“申遗”成功,引发了人们对非遗产品的关注。
  17. 京东春节消费观察》显示,近两周,“福字”“窗花”“灯彩”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0%,“年画”“春联”“剪纸”的搜索热度也大增。
  18. 2月1日消息,春节“申遗”成功,引发了人们对非遗产品的关注。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春节消费观察》显示,近两周,“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福字”“窗花”“灯彩”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0%,“年画”“春联”“剪纸”的搜索热度也大增,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文化高涨的热情和对年俗的情怀回归。
  19. 春节假期,京东联合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对全国31个城市的线下商圈客流量及消费数据进行了实时动态统计。
  20. 2月4日消息,春节假期,京东联合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对全国31个城市的线下商圈客流量及消费数据进行了实时动态统计,反映消费者在春节线上线下各场景中的消费趋势。观察显示,西安、哈尔滨、重庆等城市商圈客流量领跑,客流提升较高的商圈前三名分别为贵阳北部金融城商圈、西安大唐不夜城和昆明南屏步行街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