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将取消超时扣款
饿了么闷声干大事,京东美团急了。
饿了么签署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
在这场激烈的外卖大战中,始终保持低调的饿了么,终于忍不住出手了。
近日,饿了么在上海召开协商算法恳谈会,签订了《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
这是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涵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旨在更好地保障骑手权益。

图源:申工社公众号
在劳动报酬方面,饿了么针对骑手诉求做出以下调整:
逐步推进取消超时扣款处罚,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提高劳动报酬与劳动强度的相关性,例如提高难配送订单在计价算法中的权重比例;
针对特定时段及恶劣天气,建立相应的补贴或活动机制,例如优化“恶劣天气自动触发补贴”功能;确保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等。
在休息休假方面,饿了么将全面升级防疲劳规则。
在防疲劳提醒功能基础上,新增“自主选择休息权提醒”功能,并优化“强制下线”功能,网约配送员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小休至少20分钟。

图源:饿了么
在劳动保护方面,饿了么将优化调度派单、商家出餐时间预估等算法模型及规则。
例如,在调度派单算法模型中提高交通管制、天气预警等动态因素的权重,剔除逆行、危险路段行使、超速等违规样本,逐步推进提前1-2分钟通知网约配送员到店取餐。
另外,平台还将把实时“红绿灯”功能纳入网约配送员导航和违规行为管控,实时提醒违规行为,进行安全宣传,并且持续升级安全智能设备,补贴2万顶智能头盔,扩大智能头盔覆盖面。
在协商协调机制方面,饿了么将建立网约配送员与平台、服务商及相关方的协商制度,包括集体协商、协商协调会、协商恳谈会等;
还有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民主公示制度,包括接单页面明确标识配送费计算规则,官网设立算法公示专栏;
另外,饿了么联合支付宝推出“碰一下开门”新服务,平台与各地物业铺设智能外卖取餐柜,以解决“骑手进门难”问题;还将健全网约配送员诉求表达和申诉处理渠道,在APP端设置算法反馈专项通道,及时收集并处理相关意见。
总体来看,除了涉及四大方面,这份协议还聚焦计价、调度派单、时间预估、路径规划等“四大算法”模型及规则,可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骑手工作体验保障劳动者权益。
而饿了么的诚意之举,也收获了部分骑手的认可,他们向媒体表示,“该《协议》的诞生将有效减轻外卖骑手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饿了么的算法治理迈入“透明化、人性化”新阶段。
早在今年年初,平台就推出了九大措施,包括优化配送时长弹性、增加安全路线推荐、上线骑手疲劳提醒功能等,努力落实算法公开、算法向上向善、骑手权益保障。
如今签署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更是在实践中推动算法向人性化、透明化方向升级,努力实现迈向平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五一劳动节”将至,饿了么还联合8家知名餐饮品牌,发起“致敬城市小蜜蜂”全国工会爱心餐“新动五月”活动。
5月1日至5日,平台将联合正新鸡排推出30万份汉堡“0元享”活动,为全国27个重点城市劳动者提供节日用餐保障,包括饿了么骑手在内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群体,均可以通过职工之家APP或饿了么平台,以及正新鸡排小程序领取。

图源:饿了么
从算法治理到餐饮福利,饿了么全方位展现了自己保障骑手权益的诚意与魄力,它将竭尽所能地实现商业效率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京东美团激战,饿了么闷声干大事
这段时间,外卖市场硝烟四起,京东和美团互相揭短,言辞犀利,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只有饿了么始终保持着一种诡异的低调,以至于有骑手着急到公开喊话:“你是想死吗?我今天中午挂三单,大厅白板啊,没单呐。”
事实上,这位骑手有些“瞎操心了”,饿了么只是低调,但绝非躺平。
早在京东和美团开战之初,它就用一张宣传图,委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们打你们的口水仗,我练我的硬功夫。

图源:微博@饿了么
而身处行业的混战期,饿了么选择将AI技术视为应战的突破口。
今年3月初,饿了么宣布将正式启动“优店腾跃计划”,预计向商家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涵盖AI技术能力、费率优惠等多个维度。
关于AI技术应用支持,平台决定借助AI智能助手,进一步优化商家入驻及日常经营的流程与效率,强化商家在餐品管理、顾客运营、订单处理、数据分析、经营策略优化等方面的数字化运营能力。

图源:饿了么
随后,饿了么又运用AI技术研发并上线了“全息盾”系统,这是平台第一次把AIAgent产品用在平台合规性治理上,为治理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具体来看,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扫描全网店铺,用图像识别技术把那些“幽灵餐厅”都给揪出来,问题商户处理速度从半天直接缩短到1分钟,效率迅速提升。
此外,饿了么还升级了零售商家的经营助手。升级后的经营助手能帮商家智能生成各种经营关键报表和关键数据,还能实现AI选品和选址等功能。全新版本适用场景更全,零售商家都能免费使用。
4月初,饿了么面向商家侧全量发布了商家入驻AI助手。新店入驻流程从原来的3天直接压缩到5分钟,AI自动完成资质审核、选址分析。
而在AI服务骑手侧,市场也传出饿了么将推出骑手AI服务助手。该端内智能体预计将覆盖骑手全链路配送场景、为骑手打造专属智能伙伴。
除了在AI领域发力,饿了么还在配送技术方面杀出了一条血路。
针对无人配送,饿了么与白犀牛一拍即合,在全国100所高校部署了R3无人配送车,单日配送量突破5万单。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试点区域订单履约时间缩短至25分钟,人力成本降低40%。

图源:Rino.ai白犀牛自动驾驶
针对算法透明化改革,饿了么公开了计价算法逻辑,还引入了“订单难易度刻画”模型。像爬坡、偏远这些难送的订单,就给额外加价,让骑手们多挣点。
此外,成立了即时配送算法专家委员会,邀请第三方机构一起参与规则制定。这么一来,骑手投诉率都下降了25%。
更重要的是,饿了么还借着阿里生态的优势,积极优化用户体验。
一方面,跟支付宝积分系统打通了。用户能用支付宝积分兑换外卖红包。数据显示,会员复购率直接提升到70%,客单价也比非会员高出35%。
另一方面,跟淘宝“小时达”深度合作。现在用户不仅能点外卖,还能在饿了么上买超市便利、药店的商品,品类丰富多了,用户自然也就多了,数据显示其单月新增了200多万用户。
同时,饿了么还跟智己汽车合作推出了“AI生态座舱”,用户坐在车里就能直接下单,配送地址自动同步到导航。
同为“外卖三国杀”的主角,为什么饿了么能淡定地远离“口水仗”,坚定走技术道路呢?或许,这与它背靠的阿里巴巴大有关联。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举集团之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投身AI领域,目的就是要在全球AI发展浪潮中分一杯羹,引领全球AI发展新潮流。
作为阿里的重要组成部分,饿了么自然要跟集团的大方向走,选择朝AI技术发力,也就毫不意外了。
此外,饿了么还在阿里生态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悄悄的变革:
先是董事长吴泽明亲自挂帅CEO,把即时物流列为“第二增长曲线”;随后通过智能调度系统,让骑手单位时间收入提升了15%,用效率来对抗竞争对手的补贴策略。
还有业内人士透露,阿里系正在憋一个大招——据说要把饿了么、盒马、菜鸟这三张王牌合成“即时零售超级平台”。
要是这个计划能实现,饿了么就能借助盒马的生鲜供应链优势和菜鸟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竞争力势必更胜一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这场外卖大战打得有多激烈,希望饿了么能够挺住,甚至是不断壮大,毕竟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才对消费者最有利。
同时,行业回归良性竞争,各大平台携手打造健康生态,最终才能实现商家、骑手、消费者的互利共赢。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