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出手了,将逐步取消超时扣款
这一天,骑手们等了十年。
超时扣款,退场了
近日,饿了么召开协商算法恳谈会,并与骑手代表正式签订《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本次协商恳谈聚焦计价、调度派单、时间预估、路径规划等“四大算法”模型及规则,签订协议涵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调机制等方面。
与此同时,饿了么宣布逐步取消外卖配送超时扣款处罚,并同步推出多项骑手权益保障措施。
这一动作迅速引发热议,被视作平台经济算法治理从“效率优先”转向“人本导向”的重要里程碑。从“超时罚款”到“正向激励”,从“强制派单”到“自主休息权”,这一系列改革关乎数百万骑手的生计。
饿了么此举,表明了自己外卖改革的诚意与决心,同时也收获了骑手与消费者的支持与认可。
长期以来,外卖骑手的收入与配送时效深度绑定。平台算法通过“超时扣款”规则,将配送压力转嫁给骑手。此前,骑手往往因为交通拥堵、恶劣天气或商家出餐延迟导致订单超时,进而面临扣款处罚。这种机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但加剧了骑手的心理负担和安全隐患,甚至催生逆行、闯红灯等危险行为。
此次,饿了么宣布“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处罚”,转而通过优化计价算法、提高顺路单派发概率、增加高难度订单补贴等方式保障骑手收入。据《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平台承诺确保骑手在正常劳动情况下小时收入不低于25元,并对超重、爬楼等复杂订单提高计价权重。

图源:饿了么截图
针对骑手因算法推荐危险路线导致的违规行为,协议明确将剔除逆行、超速等高风险路径样本,并在调度模型中增加交通管制、天气预警等动态因素的权重。例如,系统将优先推荐实际可行的路线,而非直线最短,减少骑手被迫绕行或违反交规的压力。

图源:饿了么截图
而且,骑手每日配送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连续工作4小时后需强制休息20分钟。同时新增“自主选择休息权提醒”功能,骑手可灵活设置休息时段。这些措施将“一刀切”的强制管理转向了更为人性化的弹性管理。

图源:饿了么截图
此外,协议还要求平台在官网设立算法公示专栏,并在骑手App接单页面清晰标注配送费的计算规则,同时开通算法意见反馈通道,定期召开恳谈会听取建议。

图源:饿了么截图
饿了么,一直在闷声干大事
今年2月份以来,围绕京东与美团的外卖大战愈演愈烈,而作为外卖行业另一巨头的饿了么却没什么存在感,大家为此还为饿了么捏了一把汗,生怕其成为下一个和其正。
但事实上,饿了么始终活跃在外卖骑手的福利提升上,通过骑手权益的保障,留住原有的骑手资源,同时扩大骑手队伍。
此前,饿了么就一直在探索骑手的社会权益保障,不断提升骑手的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
2月20日,饿了么发文称,在人社部门统一指导下,已经在全国首批7个省市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量足额为骑手缴纳保费。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全面积极响应人社部门的统一部署,在更多城市推进“新职伤”保险覆盖。
实际上,关于骑手的社会权益保障,饿了么从2023年2月份就开始了。通过部分城市的试点,饿了么为骑手缴纳社保,并持续加大对稳定骑手的专项补贴力度和范围。
据悉,关于骑手用餐、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权益保障,饿了么已投入超2亿元。而且,从2023年开始,饿了么就启动了行业首个骑手驿站体系,联合多方,在全国建设了15万个骑手驿站,持续推出一个站(骑士驿站)、一张床(骑士公寓)、一顿饭(骑士餐)、一个码(“碰一下”进门码)、一点碳(换电)等服务,在“衣食住行用”等全方面保障骑手权益。
与此同时,饿了么表示,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平台还构建了多层次沟通机制,通过蓝骑士圆桌会等方式,持续听取骑手心声,围绕骑手劳动安全、报酬权、知情权和休息权等不断完善劳动权益。而且,去年8月起,饿了么就已经在全国上线防范骑手疲劳作业机制。
而且,近期饿了么正式推出AI“小饿”,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为骑手打造专属智能伙伴,全面覆盖骑手的配送场景,提升骑手的效率和体验。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骑手端智能体。
首先,“小饿”可直接完成接单、确认到店、查询活动等操作,减少手动点击步骤,提升操作效率。
其次,“小饿”具有多维度主动服务功能,通过实时分析骑手位置、订单状态及环境数据,主动推送权益提醒、天气预警、路线封路提示等,降低配送风险。
此外,“小饿”可以基于骑手的历史数据与周边订单热力图,提供订单数据、收入预估等智能分析,帮助骑手优化接单策略。
也就是说,在这场外卖大战中,饿了么一直致力于外卖骑手的社会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将骑手的权益保障落到实处。而所谓的存在感缺失,只存在于京东与美团的“口水战”中,而非这场声势浩大的外卖大战。况且,饿了么也知道外卖市场是一块“香饽饽”,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更何况,饿了么目前还是外卖行业另一巨头的存在,更不可能会主动送出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不做任何行动。
饿了么强势出手,外卖大战刚刚开始
饿了么在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上的强势出手,说明这场外卖大战才刚刚开始,而这场外卖市场争夺赛的战火也将持续升级,谁能夺得最终胜利,还需要子弹再飞一会。
虽说,在这场外卖大战中,饿了么总给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相比于京东,饿了么没有深厚的市场信誉;相比于美团,又没有明显的市场占比优势。但是,背靠阿里,饿了么在AI技术方面确实具备较强的实力。
据悉,阿里云目前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87个可用区,是全球领先、亚太第一的云计算公司。而且,阿里在模型层面也具有突出表现。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下载量已突破2亿,衍生模型超10万个。
阿里关于AI技术的布局与沉淀,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饿了么的AI技术发展提供了无限延展的可能。
也就是说,相比于京东和美团,饿了么在AI技术层面上具备更为强大的潜力。更何况,在行业未来发展中,AI技术的比重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饿了么也在通过创新驱动自身业务的发展升级。
去年11月,饿了么发布长三角本地生活低空配送生活服务项目,宣布推动无人机外卖服务持续落地。在安徽和浙江,饿了么陆续开通了无人机外卖航线,通过无人机索降、无人机配送自动站和无人机物流枢纽站等方式,突破过去外卖骑手配送区域的交通瓶颈、为用户侧带来更快更好的物流新体验。
当下,饿了么正联合生态伙伴,持续推动无人机配送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与普及,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因而,综合来看,不论是京东、美团,还是饿了么,都有自己的优势。
所以,就目前而言,这场外卖大战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终究竟是两人称王,还是三足鼎立,亦或是其他态势,我们不得而知。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