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考虑行业高景气度、公司强劲的竞争优势以及收入高成长性,给予平安医生评级买入”。
  2. 6月28日消息,高盛发布研究报告,予以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116.54港元。
  3. 中信建投发研报指,平安医生处于战略转型阶段,维持“买入评级,予目标价39港元。
  4.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在战略2.0下预计公司利润率将持续改善,另预计公司聚焦企业端客户的战略会持续带来费用节约和规模效应。
  5.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5港元上调至40港元。
  6. 6月28日消息,高盛发布研报,予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116.54港元。该行表示,与其他互联网医疗保健公司相比,公司相信其拥有独特的客户获取渠道。截至上周五收盘,平安医生报96港元,市值1101.40亿港元。
  7. 12月19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32港元。公司战略2.0深化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22H1,LTM付费用户数增长至4000万人,F、B、C三端推广稳步进行。展望未来,作为互联网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平安医生将进一步完善产品服务体系,通过B2B2C模式满足客户健康管理需求,收入有望迎来较快增长,利润端伴随降本增效有望逐步实现盈亏平衡。
  8. 3月15日消息,招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24.24港元。公司2022年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在战略2.0下预计利润率持续改善。报告中称,公司战略2.0深化已经看到在企业端市场的初步成效,截止去年12月已累计服务978家企业客户,覆盖付费员工数量约300万。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该行认为公司在2023年的企业端线下获客将完全恢复到正常节奏。另预计公司聚焦企业端客户的战略会持续带来费用节约和规模效应。
  9. 3月17日消息,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平安医生买入评级,预计商业化可见性会有所提高。同时认为其今年将缩减更多利润贡献较低业务,目标价由35港元上调至40港元。
  10. 5月16日消息,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点评平安医生业绩,并将其目标价设为21港元,维持 “买入评级。大和认为,平安医生与同业之间的差异化决定了各自的业务模式。该行预计,平安医生在进一步优化战略业务后,利润率将会提高。由于公司仍在优化其B端及F端客户的业务重点,大和对平安健康的收入增长预期更为谨慎。平安医生近期公布2022年经审计全年业绩,收入约人民币61.6亿元;净亏损下降60.3%至6.11亿元。
  11. 今年3月底,工银国际曾发布研究报告表示,意到近期在线医疗保健服务领域的巨大流量,并认为在政策支持、人口变化、效率优势方面的推动下,这一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工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在线医疗保健行业,并予平安医生“跑赢大盘”评级,对应目标价为117港元。报告显示,平安医生2020年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净亏损亿元,同比扩大27%。
  12. 今年以来,招银国际、广发证券、中泰国际、天风证券等均给予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瑞信在报告中称,公司作为内地最大的医疗平台,注册用户超亿人,每日看诊量达万次。今年4月底,美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首予平安医生买入评级,目标价118港元。工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在线医疗保健行业,并予平安医生“跑赢大盘”评级,对应目标价为117港元。截至北京时间5月13日11:48,平安医生港股股价下跌,报港元,最新总市值亿港元。
  13.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将平安医生由“跑赢大市”升至“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117港元。
  14. 华泰证券日前发研报指,将平安医生基于DCF的目标价下调至24.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5.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点评平安医生业绩,并将其目标价设为21港元,维持 “买入评级
  16. 2月16日消息,富瑞给予平安医生目标价211港元,买入评级。此前平安医生公布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全年,该公司总收入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各条业务线收入均保持增长。
  17. 大华继显发布研报,上调平安医生评级至“买入”,予目标价36港元。
  18. 12月6日消息,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8.36亿港元。盈富基金、比亚迪股份、平安医生分别获净买入36.76亿港元、2.55亿港元、2亿港元。美团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8.31亿港元。
  19. 今日,平安医生宣布与国药集团旗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中医领域名中医入驻、专科专病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开启专病专科线上诊疗新模式。
  20.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宣布,成立互联网不孕不育专科中心。该中心汇聚了国内6位生育专科知名专家,为患者提供在线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