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中消协发布了“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监测期间,共收集到与钟薛高相关的负面信息38439条,6月15日—6月19日期间,钟薛高相关负面信息舆情集中出现,并在6月17日达到峰值。
  2. 1月7日消息,中消协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列出近年来几种网络领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算法应用问题,其中包括价格算法。中消协指出,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3.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账号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4.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5. 在共计25天的监测期内,共收集消费维权信息48930596条,其中吐槽类5483663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1.21%,比“618”下降了4.69%。监测发现,消费者高频吐槽主要集中在快递服务问题、促销价格争议、商品质量短板、直播销售乱象、团购安全隐忧五个方面。
  6. 近期有关“加拿大鹅”的消费维权事件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中消协认为,尊重消费者权利、保障消费者权益是经营者的应尽义务,它应该落实到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妥善处理消费者诉求的具体行动中。在这方面,任何企业、任何品牌都没有例外特权。
  7.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平台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8. 中消协针对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并指出经营者要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9. 3月15日消息,据央视报道,根据去年消费者投诉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透露,疫情相关和网购成2020年消费投诉热点。此外,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介绍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时也表示,直播带货问题不断遭到消费者投诉。其中,“直播带货”诉求占比近8成,同比增长
  10. 对此,中消协发表如下观点:一、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
  11. 4月23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今日发布“五一”消费提示。近期,偶有零星散发的本土确诊病例也告诫我们疫情防控不能松动。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项权利,保障消费者安全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五一”期间,相关监管部门将会加大对交通、景区、餐饮、酒店等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出行与安全。
  12. 中国消费者协会25日发布2021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的消费负面信息却集中表现在了产品质量、假冒伪劣、营销短信骚扰、快递和外卖配送等传统“槽点”上。
  13. 监测期内,共收集快递、外卖配送类负面信息63043条,负面信息在6月2日出现峰值。
  14.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15.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发布了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六点事项。
  16.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指出,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平台问题等方面。
  17. 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50款APP账号注销及自动化推荐退订测评报告》。
  18.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19. 今日,以“提升消费体验,共促消费公平”为主题的3C家电网上消费教育基地入驻京东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
  20. 中消协官网,中消协发布《2021年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